团结报·数字报刊

2024-03-12 韦德网址下载

  初春时节的古丈,时雨时晴,伴着烂漫的山花,穿行在古丈的崇山峻岭,满山满岭的茶园,吐露出的芳香,沁人心脾。晴时,山坡上随弯就势的一行行茶树,如五线谱般书写在大地上;雨时,山腰里、沟壑中,时时升腾起的或淡或浓的雾岚,浸润着茶园,将人带入童话般的世界。

  只有14万人的古丈县,是我省人口最少的县。可小县却搞出了大名堂———2016年4月16日,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长沙给古丈县政府颁发了“中国有机茶之乡”的牌匾;2017年3月20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授予古丈县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称号,“古丈毛尖”同时被授予“中华文化名茶”称号。

  这是继2015年8月9日,“古丈毛尖”荣获米兰世博会金奖后,又一重大标志性事件。

  另一个大名堂———全县茶园总面积15万亩,人均有一亩茶园以上,位居全省第一;全县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达3.8万亩,6家茶叶企业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认定。近60%的村寨种有茶叶;70%的农业产值来自茶业;80%的农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茶产业。2016年全县产茶6012吨,实现产值5.6亿元,分别增长39.2%和39.6%。也就是说,茶叶产业成了古丈百姓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业。

  “获此殊荣,当然远非一日一时之功,而是一届届古丈县委、县政府接着干出来的,是全县茶农们一起努力的必然结果。”面对今天的成绩,州委常委、古丈县委书记杨彦芳感慨万千。

  古丈种植茶叶的历史,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。但是,茶叶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,是近年来的事。2011年古丈县出台了《关于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意见》,整合各类涉农资金,强力鼓励茶叶产业标准化发展———新扩建的标准化茶园,每亩补助苗木等费用1300元;同时,鼓励茶叶下田,在田里扩建标准化茶园的农户。

  茶农们的种茶积极性,得到了充分调动。一块块新建的标准化茶园,出现在崇山峻岭之间。古丈县的茶园面积,2008年还只有6.2万亩,2014年就达到了13.7万亩,今年已达15万亩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
  这是数字的变化。古丈县在推动茶叶产业数字变化的同时,也在原本具有高品质的基础上,逐步提升茶叶的内质。

  茶叶市场的竞争,特别是高端市场的竞争,可谓刀光剑影。而比拼到最后,拼的是茶叶内质。“古丈毛尖”包含人体内质所需的硒等微量元素,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价值观念。

  要确保这种内质的竞争优势,就要从“标准”入手,规范茶叶的种植、培管,规范茶叶的制作的步骤和工艺。古丈县启动了茶叶的“标准工程”。早在2007年时,古丈县就出台“古丈毛尖”的区域标准。这是远远不足的,2010年又开始编制以等级标准、栽培标准和加工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湖南省区域标准———《地理标志产品·古丈毛尖》,并推行“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规程”的行业标准,注重产品质量安全监测。

  2011年11月9日,湖南省区域标准《地理标志产品·古丈毛尖》,通过省质监局审查验收,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。

  对“古丈毛尖”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、立地条件、栽培管理、加工技术方面的要求、标志、标签等,都规定了具体要求。

  2007年12月16日,“古丈毛尖”戴上了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桂冠。2011年,“古丈毛尖”又戴上了国家工商总局给颁发的“中国驰名商标”桂冠。

 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品牌,意味着商品知名度和被认可度。所以,品牌也就成了商品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软实力。

  是古丈县委、县政府,不遗余力地引领着广大茶农,行走在古丈茶叶的品牌塑造之路上。

  1964年“上海之春”音乐会上,古丈籍歌唱家何纪光一曲《挑担茶叶上北京》唱响大江南北,歌唱的就是古丈茶。

  1996年,宋祖英为感恩家乡,自筹资金,请著名的词作家夏劲风作词、著名作曲家龙伟华谱曲,又请来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的一班人马,来到了古丈,拍摄音乐电视《古丈茶歌》。从此,“绿水青山映彩霞,彩云深处是我家,家家户户小背篓,背上蓝天来采茶”的歌声,唱响了全国。

  2010年5月1日晚,著名的上海体育馆里,正在举行上海世博会的专场音乐会,宋祖英在演唱之前说道:“我的家乡,在湖南的西部,那里有清新的空气,更有清香的茶园;今天,我要带给大家一首我的家乡的歌曲《古丈茶歌》……”

  2012年6月5日,宋祖英携手著名歌唱家安德烈·波切利和钢琴巨星郎朗,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“跨越巅峰”音乐会,她专程带去的礼物,就是古丈毛尖。

  2001年,在古丈县领导的诚恳邀请下,于中外艺术界存在广泛影响的“鬼才”黄永玉,欣然题写了“古丈毛尖”4个字。采用木刻中倒笔方式所书写的“古丈毛尖”,朴拙中透着典雅,韵味十足,别具一格,具有极高的辨识度。

  2014年,湘西籍著名作家彭学明在《人民日报》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散文《古丈茶歌》———“走进古丈,峰岭是茶,山腰是茶,河谷是茶,狭坪是茶。从北到南,从东到西,远远望去,到处是茶丛茶垛。”

  彭学明对“古丈毛尖”的描绘,可谓入木三分,“有了茶,随便一杯什么水,河里的、井里的、沟里的、池里的,杯里一冲,那茶叶就成了一只醒了的翠鸟,在雾气里缓缓地亮开翅膀,一片一片地舒展挺立,齐刷刷地指向蓝天。这杯水也就或黄或绿,清澈透亮,溶化了大自然的清香甘醇”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古丈还投资3000多万元,在县城打造了古色古香的茶文化街,街的两边销售、品茶的店子一家挨着一家,共有三、四十家,茶文化街古朴的门面,苗家阿妹优雅的茶道表演吸引着一拨又一拨前来品茶、购茶的游客,一派兴旺的景象。古丈县城的天空一年四季飘着茶叶的芳香,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
  品牌塑造,离不开新闻事件和新闻传播。2010年,古丈县举办了“古丈毛尖”万人品评会;2012年,古丈县举办了“红石林杯茶歌大赛”;2013年,古丈县举办了“古丈毛尖”(长沙)品鉴会;2014年,古丈县举办了“古丈毛尖”中国行活动;2015、2016连续两年“古丈毛尖”春季博览会在长沙举行。

  这一系列活动,通过主流新闻媒介的传播,将“古丈毛尖”慢慢固化在受众的心中,并让受众成为潜在的消费人群。

  茶叶是自然的精灵,是文化的载体。将文化名人与推介茶叶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,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  2012年4月22日上午10时,中国(古丈)第二届茶文化节暨“红石林”杯茶歌大赛决赛,在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里拉开了帷幕。大赛邀请了中国文联副主席、著名作曲家徐沛东,时任省政协副主席、省文联主席、著名作家谭仲池共同担任评委。

  大赛接近尾声时,穿插了一个小节目,由徐沛东、谭仲池和时任州委书记何泽中上台题词。徐沛东所题“歌漫茶山”、谭仲池所题“茶香醉人”、何泽中所题“与茶同寿”,可谓各得其妙,意境深远。

  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对茶叶的要求,也从原来的“饮”向“健”转变。原生态、天然、无污染、有机等,渐渐成为喝茶人的首选和追求目标。

  有机茶,茶叶产业的制高点。所以,有机茶园的认证工程,是一项颠覆性的改革。茶园里不能用化肥、不能打农药、不用除草剂。

  高峰镇一个叫梅子坡的地方,有一块上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知青茶场,面积达800多亩,属古丈县茶叶有限公司经营管理。

  试点就从这800亩茶园开始,2001和2002年连续获得了欧盟颁发的《有机转换认证证书》,经过两年有机认证转换期后,2003年通过欧盟认证,于是欧盟的《有机产品认证证书》第一次落户古丈。

  欧盟的《有机产品认证证书》,成了古丈茶叶高贵的身份证,成了古丈茶叶的市场通行证。梅子坡茶园每年生产的有机茶叶,都以高于普通茶叶几倍的价格,全部出口远销海外。

  湖南英妹子茶业科技公司、古丈县春秋有机茶业公司、古丈县溪州茶业公司、古阳河茶业有限公司、古丈隆平有机茶业有限公司、古丈县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等,一大批民营茶叶企业,纷纷走上了有机茶的产业化之路。

  2014年,古丈县委、县政府提出打造“中国有机茶叶产业县”的发展目标,开始大面积推广有机茶园的认证。

  对全县茶企、茶专业合作社等情况摸底调查后,投入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,扶持30多家规模茶企与专业村合作社,确立欧盟、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、方圆标志认证集团、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等4家认证机构,真正开始启动有机茶园建设与认证工作。

  当过矿老板的51岁土家族汉子向功平,当时已有几千万财富的他,为了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,他不贪图享受,毅然转型,投身茶叶产业化建设,并致力引领古丈茶叶向更高端发展,俯下身子,一心一意发展高品质有机茶,在老家古丈县高峰镇的深山密林中、悬崖峭壁上,严格按照有机农业标准,不施化肥、农药,不使用除草剂,种植了2505亩茶园,目前已获得了第二张欧盟颁发的《有机转换认证证书》,明年将正式获得欧盟的《有机产品认证证书》。

  2015年春天,古丈县春秋有机茶业公司的首批茶叶上市。由全球最大产品质量认证权威机构之一的德国莱茵公司,对这批茶叶出具了检测报告———405项农药残留检测,全部为零。

  茶叶在市场上卖出了10000元/斤的高价,有机茶的市场竞争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

  观念转变天地宽,随着政府决策层与茶商、茶农对有机茶认识的提升,古丈县有机茶园产业快速地发展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达3.8万亩。

  古丈县古阳镇排若村,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、苗族杂居的村子,距离古丈县城30多公里。

  43岁的苗家妇女向金香,与她的丈夫和儿子正在自己的茶叶加工房里加工毛尖茶。而儿媳妇则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孩,在阶沿上晒太阳,一家人其乐融融……

  从1999年开始,向金香和丈夫从外面打工回到了家里,并开始种茶。现在她家里有5亩多茶,加工房里有两台揉捻机、一台烘烤机、一台杀青机……一应俱全,还收购村民们的鲜叶进行加工。

  在太阳下完成摊青后,进入机械的杀青、初揉、炒二青、复揉、炒三青过程,做条、提毫则完全是手工操作……

  “这需要手感,所以情绪不好时,是不能做毛尖茶的。”原来不成型的茶叶,随着向金香双手无数次的揉搓,慢慢变成了紧而细的毛尖茶。

  据古丈县委副书记、县长邓晓东介绍,古丈县成功地探索出发展茶叶产业,从而推动精准脱贫的路子,建立“利益联结”机制,鼓励贫困农户将政策扶持资金、土地等生产资料,折价入股,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大户能人实行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,大力推动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“1带N”的方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、联利共同体,实现茶企增效、茶农增收。

  目前,全县5万余名茶农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,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,贫困农民通过入股分红、获取劳动报酬等,每年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,茶叶产业已直接带动了3万多群众走上了稳定增收之路。

  古丈县茶叶生产企业和厂家达40余家,已建立茶叶专业村65个,茶叶种植、加工大户580余户,茶叶合作社140余个,逐步形成了“茶农销售靠大户,大户销售靠企业,企业销售靠网络”的良性循环,县城建设了茶叶的专门市场———茶叶一条街;古丈茶的销售网络布及湖南、北京、上海、山东、广东等省市,销售网点达100多个,“古丈毛尖”旗舰店达65家。与此同时,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上,开设了“古丈毛尖”官网以及天猫、京东等知名网站开设了“专营店”,线上销售也是热火朝天。

  ●2007年,在日本京港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绿茶评比会上,“古丈毛尖”荣获金奖。

  ●2011年,在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组织并且开展的2011“中国名茶”评选中获特别金奖。

  ●2011年5月,“古丈毛尖”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

  ●2012年4月,在“北京春茶节”上,古丈毛尖被评为质量相符、质价相符产品。

  ●2015年,从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捧回了“百年世博中国名茶”金奖,惊艳世界,自此,产自武陵大山深处的“古丈毛尖”再次走向全球,成为“世界之茶”。

  ●2016年4月16日,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给古丈县政府颁发了“中国有机茶之乡”的牌匾。

  ●2017年3月20日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授予古丈县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称号,“古丈毛尖”同时被授予“中华文化名茶”称号。